岩头古村

位于永嘉岩头镇境内,楠溪江中游西畔,介于苍坡和芙蓉之间,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是楠溪江众多古村落中唯一以一整座水利设施来规划布局的村寨,村落为古朴古香的街区式三进两院四合围式的建筑群,为金氏聚居之地。岩头古村初建于南宋,现存最完整最有特色的便是以丽水湖与丽水街为主体的乡村园林,由长廊、亭榭、清流、古树、庙宇、戏台等组成。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市区26公里,东与雁荡山毗邻,西接缙云仙都,北与仙居景区接壤。楠溪江和雁荡山这两个国家级名胜区之间有石桅岩至雁湖的旅游专用公路。干流全长145公里,呈典型河谷地貌景观。风景区沿江分布,有台湾水青冈、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大若岩山麓江滨村寨风貌独特,保存有宋代以来的亭台楼阁、庙观祠殿牌楼等古建筑。

楠溪江至今还遗存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唐宋元明清时的古塔、桥梁、路亭、牌楼和古战场。楠溪江的古村落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共有大大小小200余座古村落,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史书库。

楠溪江古村落群散落在中游两岸,目前尚存留有较完整的宋式村貌、明清建筑及其文化习俗,是“传统文化的明珠”与“传统文化保存和发展的舞台”。先贤们以深厚的耕读文化为背景,以环境意识和风水思想为基础,以浓烈的山水情怀,创造性构筑了苍坡、芙蓉和岩头等一大批古村落,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被专家誉为民居中的“活化石”和“奇葩”。楠溪江畔的这些古建筑群与远山、近水、滩林达到高度统一,构成一幅精美的中国山水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给风景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赋予楠溪江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楠溪江古村落的特色和价值

楠溪江古村落至今还保存着古代文化印记,这些印记贯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脉络;村寨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记,甚至村名、街名,无不文情脉脉。以“天人合一”、“气论”、“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思想构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着大批完整的宗谱、族谱等历史文化遗产。透过这些景观和遗产,可以了解到内容极为丰富的耕读文化和宗族文化的梗概,可以认识到楠溪江古村落建筑的文化内涵。

屿北古村

位于永嘉县岩坦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因古村南面有一树木葱茏的屿山而获名,系汪氏聚居之地。屿北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中叶,原为徐姓所居(现村中心尚有徐氏先祖之墓)。屿北村街巷布局规划齐整,井然有序,却又错综复杂,变幻莫测,这是饱受战乱之苦的汪氏先祖出于防御上的需要,而给后辈儿孙留下的颇具匠心的“杰作”。村里几乎每一座民宅都有名称,这在楠溪江古村落中也是绝无仅有。

1.村落数量众多,历史悠久

楠溪江流域至今仍遗存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以及宋、明、清历代的古桥、古塔、古亭、古牌坊、古牌楼和古战场等。50多处古村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五代的苍坡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建于宋代的芙蓉村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岩头镇、枫林镇以及“溪山第一”花坦村、埭头村、蓬溪村等等,无不让人体味楠溪江古村落那浓浓的乡村古老耕读与民俗文化气息。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群,其数量多,建筑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历史文化价值高,为国内其它地方所罕见。

2.选址合理,规划布局严谨

楠溪江古村落的选址一般较为隐蔽,风水好,并要求有良好的小气候,安全、防灾,且按一定的规划思想进行建设。但最主要着眼于两点:首先,环境要有领域感。如渠口村,北靠霁山,西为雷峰山,东为凤凰山,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并根据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说,决定村落发展方向。另外,“腰带水”也能造成领域感,如东皋、蓬溪、西岸等村,建于河湾处,河流环抱村落,村庄完整统一。其次,村落布局具有明确的规划理念,如芙蓉村以“七星八斗”规划道路系统和布局住宅;苍坡村以“文房四宝”规划布局村舍、园林、宗祠和公共建筑,而岩头村则以水系为纽带,安排街道、住宅、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除了运用阴阳五行和象征手法规划布局整个村落外,往往也较多考虑全村礼制中心和休闲中心。礼制中心多为大宗祠和旌表性建筑,是村内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如苍坡村、岩头村和溪口村等。休闲中心是村子的最精华部分,有优美的建筑物和空间环境(如绿化),有突显的建造意图,并赋予一定的礼乐教化功能,如岩头村丽水街、邵园村水口园林等。

3.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

楠溪江古村落的建设非常重视人的居住空间环境,注重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即“天人合一”),借景山水、寄情山水,巧妙利用自然地形,一般平地村寨轮廓多起伏,山地村寨建筑多层次,融人工美与自然美为一体。这些古村寨几乎个个都是一个小社会,有民居、宗祠、亭台、池榭、书院以及寨墙、寨门等,形成物质文化生活较为齐全的封闭的小社会,比欧洲中世纪的城堡更富有人情味。

古村落从规划布局到每幢建筑以及整体环境均亲切近人,充满生活气息。如苍坡村虽然是一个小山村,可它不但不土气,反而文质彬彬,风雅无比,不仅以轮廓生动的村寨风貌、幽雅的园林环境、比例佳美的望兄亭、富有文学味的水月堂等显示其建筑艺术的光彩,还以其鲜明的规划思想,优美的文才和美好的佳话令人叹服。它借村西的笔架山,引村北的溪水。在村寨内建笔街、墨条石凉凳、砚池,以村庄为纸,用“文房四宝”激励后人奋发读书、光宗耀祖。楠溪江古村落建筑与环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是中国建筑艺术思想与中国乡土文化交融后的物化,是中国建筑美学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建筑形式自由、类型丰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永嘉古建筑,是楠溪江风景资源中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景观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它没有皖南民居的精致,没有晋中大院的豪华,也没有闽西土楼的壮观。它不同于师法自然的苏州古典园林,而是凭借自然山水,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尤其是住宅,多用原木、卵石建造,风格开敞、亲切,模式化程度低,并依山傍水作出种种变化,把楠溪姑娘的清纯灵秀、老农的朴实坦诚和在乡文人的闲儒散淡融铸进去。

楠溪江建筑类型相当丰富,几乎包括了商品经济发展前农村里可能有的全部建筑类型,尤其是以文化建筑,如书院、读书楼、文昌阁、文庙、宗祠和一些起教化作用的牌坊和亭阁为典型。

楠溪江民居屋面中间高,两边低,主次分明,多为二层阁楼,形成重檐式样,屋面搭接自如,东西南北四个面皆能见到屋面,山尖下也有屋面伸出,形似歇山。屋脊呈弧线状,两端微微上弯,屋面平缓,出檐深远,造型舒展,表达了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含蓄美”。

宗祠是古村落建筑的一大特点,一般年代较早,多为明清时期建筑,设于接近村子入口处,是农村宗族活动中心,可以集会、演戏、放电影、举办文化讲座。

路亭,也是这里农村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从形式上分,有正方形、长方形,或半屋半亭,屋面多为单檐、重檐歇山顶,及双坡悬山顶等。外观朴实无华,与民居相同,灵活多样,有的远观以为民居,近看才见开敞空间和檐下美人靠。这样的建筑在青山秀水的田园风光中成为一种点缀,构图的焦点,也是一种观景点,在连续的空间序列中,不断出现,给漫长旅途中的游人增添一种兴奋感。

5.宗族文化的完美体现

楠溪江流域的宗族制有着典型的代表性,一个宗族聚居形成一个自然村落,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内有宗族自身严格的法规,如“……父母不可忤逆根本,有弓枝叶必室;二兄弟不许尤枕,席言友必薄;三异世不可混宗,世易代更,一承乏百世之本支也”,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支柱的宗族文化。一般一村一姓,一个宗族组织管理农村的一切社会事务,触及乡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宗族成为社会管理的最基层政权机构。宗族也可以组织自己的武装,楠溪江各村都组织了“乡勇”和“义兵”,如至今尚留存着陈虞之抗元的遗迹等。宗族社会的代表性建筑是祠堂,各村内设有大小不等的祠堂若干,它们起着团结宗族,维护封建人伦秩序的作用。

苍坡古村

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永嘉县岩头镇境内,是省级历史文化村,为李姓聚居之地。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一世祖李岑为避战乱而由福建长溪迁居来此,迄今已历四十余代。该村按照文房四宝来规划布局。“笔墨纸砚”俱备,散发出浓重的书卷气味。

有些古村还遗留有教化建筑,如苍坡村的望兄亭与方巷村的送弟阁,它蕴涵着一段浪漫的兄弟情深故事,正如望兄亭上的楹联所称:“礼重人伦明古训,亭传佳话谱新风”。此外,还有枫林的孝子亭、鹤阳的叙伦堂、花坦的敦睦祠等,都是礼乐教化场所,劝导人们改恶从善、敬老携幼。